一九九六年上半年,我们安徽科技社面向社会,公开招聘了五名推销员。首先我们对其进行了两个星期的理论培训,主要讲解书籍知识、推销技巧、发行政策等。后又安排他们到储运部劳动锻炼一个月。第三阶段是让他们跟随老业务员到书店进行推销实践。我们称以上三个阶段为学习期。
学习期结束,开始给推销员划片定任务:让他们开始独立的推销工作。但我们总觉得在推销员身上还有文章可作。后来,我们结合出版社给发行科下达了两大任务——发行图书和反馈信息,并从海员的《航海日志》得到启发,提出要推销员写《推销日志》。这一想法得到了社领导的热情赞扬和充分肯定,并要求作为一项硬任务下达给推销员,即每次推销都必须写《推销日志》,返回后交发行科长审阅,年终要进行评比。这样,就使我们初步的想法变成了一项制度。
从我们给推销员规定写《推销日志》到他们写出较好的《推销日志》,这中间也有一个过程,开始,限于推销经验的不足,推销员写出的《推销日志》近乎流水帐,于是我们对《推销日志》的内容也作了明确规定,如必须包括本版书征订和销售情况;书店同志对本版图书及本社发行工作的意见、建议和要求;外版科技类图书畅销品种等等,总之,《推销日志》所包容的信息量要尽可能地大。后来,《推销日志》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,有的推销员还作了发展,如每次推销结束,都对整个行程作一小结,既分析图书市场,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,使我们真正感觉到阅读《推销日志》的过程,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。
通过近两年的实践,我们深感让推销员写《推销日志》确是一个有益的尝试,它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:
一、帮助推销员尽快成熟起来。一般情况下,一个推销员从培训到成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,而规定写《推销日志》以后,推销员便会逼着自己钻研营销知识和推销业务,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市场、搜集信息、注意观察、勤于思考,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接触市场、熟悉市场的机会和时间,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。老业务员同样可通过写《推销日志》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。
二、提高了推销员的工作效率。以前,我们的业务人员到书店推销,工作中心就是推荐图书拿订数,晚上在旅馆里看电视,休息日外出逛街,特别是实行双休日以后,时间的浪费就更严重。规定写《推销日志》以后,他们除了推荐图书拿订数,还特别注意多交谈,多询问,多思考,晚上回旅馆便忙着把白天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记下来,就是双休日,书店的业务人员不上班,他们也会主动跑到书店和营业员甚至直接和读者交谈,以获得更多的信息,现在,推销员每次出差推销,同样是十几天的时间,工作效率却大大提高了。
三、及时反馈了图书市场信息。这也是我们要求推销员写《推销日志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。对于出版社来说,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,图书市场信息的获取已变得越来越重要,但不管是出版社领导,还是编辑,都不可能整天泡在图书市场去搜集信息,而信息的生命又在于它的真实和新鲜,这是一个矛盾,《推销日志》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,因为每一本《推销日志》都是一个信息库,都会对社领导制订决策,编辑策划选题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。
今年,我们发行科在总结九七年度工作的时候,对各部门的优秀职工进行了表彰,并特设一个“最佳《推销日志》奖”,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,现在,写《推销日志》已从开始的硬性任务变成为推销员的自觉行动。
到达长沙。湖南与我社联系普遍较多。我上午到达袁家岭书店,它是长沙新华书店中最大的一个门市,主管科技的易建伟介绍九月份销售很好,但库存太大,已有2000万,现在一律不订货,要到年底才能进货。他们首先要销库存,这也可以理解,我建议可以将新书一个品种发一件给他,因为新书出来最紧要的任务是上柜台与读者见面,而新书的销路相对较好,易建伟同意了。
(李佑璋)
赶到东胜市,为伊克召盟所在地,北距包头市有120公里,由于来往运输煤碳的车辆大多,路面坑坑洼洼,一路车子行了3个小时,今晨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,因为是早春(对于鄂尔多斯高原来说)雪一落地几乎就化了,满街都是积水。对于我来说,雨、雪都阻止不了自己的行程,因为毕竟出门在外,工作日是有限的,到一地书店开门后,也即是自己该工作的时候了。
东胜市店一位业务科长姓高,另一位经营科长姓王,见我雪天赶到,很热情地接待了我。交谈中,高科长提起北京订货会上,订我社一部分《D式裁剪》,才收到货,且销路不错。对我所带的样书,在两位科长看完后,王科长提议要由柜组长(该同志上下午班)订货,再由王科长批准才能称完成订货程序,要我等到下午再来,考虑到下一站的路程较远,有200-300公里,下午赶路已来不及了,当即决定当天赶到临河市——巴彦淖尔盟所在地。
早晨来到石咀山市新华书店,连这次我是第三次来这里。前两次因各种原因均未订货,店里正在开会,参加人员有经理及业务科人员,有关同志让我在隔壁等一会。会议一结束,我便找到了姜经理,推荐了我带的样书,介绍了我社的经销包退政策,想尽量促使对方有订货的愿望,不要发生像以前两次空手而返的情况。经过交谈后,对方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两、三年几乎没有订过华东地区的出版社的图书,最重要的一点为,以前曾发生过发来的图书数量不足,且发生破包情况。通过省店查询又久久无回音,造成书店的损失,久而久之,订货时心有余悸。
姜经理详细询问了我社发货情况、折扣等。同时她提出如有退货,费用我社是否承担,我表示以往还没有遇到此类事,待我回社请示后,才能相告。经过认真的协商,姜经理请来了门市部柜组长来看我带的样书,订了三千码洋,尽管数量不大,但作为我来说,确是重要的一步,三次登门,才有结果,可见得到书店同志的理解与支持是多么的不易,而得不到支持,则会失去市场。同时书店有关同志建议我社图书如《汽车驾驶员必备手册》,《万年历》等是否可减少书的厚度,作压缩处理,也许更好销一些。
(吴和庆)